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网

清华博士在泉州: 小试“身手”收获多 助力企业“解难题”

近日,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来泉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在为期40多天的实践历程,来自清华大学电机系、计算机系、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等11个不同院系的18名博士研究生,分赴泉州9个不同单位进行实践学习,在高新技术产业、公共数据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等方向开展研究。实践期间,这些博士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完成科研项目8项,协助所在单位解决技术困难11项,提出申请专利5项,撰写调研报告逾8.7万字。


(标1)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

实践期间,清华大学博士生们秉承贵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把参加此次社会实践作为奉献社会、锤炼成才的良好机遇,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要求,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为泉州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在福建泉州市大数据运营服务公司,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博士生吴松云开发了一个直观、简洁的交通违章事件预测及展示系统,他介绍,“系统采用了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每小时违章事件数目进行预测,并在真实值和预测值的差较大时发出预警,可以协助管理人员排查可能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并且,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时间序列处理、词云等技术对交通违章情况进行可视化展示,提升对交通要道的隐患排查能力。”最终,吴松云写成一份报告和系统源代码,成为公司的技术储备,增强公司的技术服务水平。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生张凌云则来到了安溪的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进行DPSS(蓝宝石衬底干法刻蚀)加工半导体清洗制程研究。在研发部门同事的指导和合作下,结合已有的专业知识,解决了在干法蚀刻前的甩胶过程中,光刻胶有一定概率会脱落,导致蚀刻难以进行的问题。“即使存在疫情影响和时间仓促问题,仍完成了部分实验,得到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将有效提高蓝宝石衬底刻蚀的可靠性和成品率。”张凌云介绍道。

“我们希望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为泉州企业的技术创新、转型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林博瀚来到了泉州大数据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实践。他参与泉州市大数据产业协会的筹建工作和泉州市数字特区的规划工作,希望通过成立产业协会和建设特区的方式,深化泉州市163家大数据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大数据产业产学研各方面的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从汇聚采集、开放共享、开发利用到安全保护的全方位发展。


(标2)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泉州晚报记者留意到,此次清华大学来泉实践,有不少博士生把目光聚焦到乡村振兴的主题,大家纷纷撸起袖子、卷起裤脚,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一份份成熟的报告和方案,助推泉州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刁玉婷在福建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实践,她研究的课题为“乡村振兴规划中视觉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桃源生态乡村人才驿站为例”。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推动了乡村发展规划的普及,但乡镇规划存在视觉识别系统的缺失。为此,我们研究了永春县县志、福建农业文化遗产、人才振兴的乡村服务模式、人才驿站的目标、职能等文字资料,重点实地走访了永春县生态文明人才驿站、桃城乡村治理人才驿站等地,并以桃源生态乡村人才驿站为例,进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研究,通过发展和丰富闽南文化的内涵,发扬传统文化的智慧,塑造乡村振兴“微动力”,让人才和泉州共成长。

“建构中华香文化体系,梳理永春香的源流,挖掘永春香文化内涵,成为复兴中华香文化,推动香产业的繁荣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实践中,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刘子洋来到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主要负责香文化体系的构建与永春香史的梳理,“正是在充分地实地调研与扎实地文献搜集之基础上,我以《中华香文化体系构建与永春香之源流》为题,撰写了一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其中论证了永春香在中华香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挖掘出永春香与宋元海丝文化之关系,为日后永春香文化的推广提供帮助。”


当前,泉州迫切需要各类各层次创新型、技能型、复合型和适用性人才的强力支撑。2016年起,我市与清华大学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泉州基地,是纵深推进人才“港湾计划”的体现,有利于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新平台,吸引更多高校人才资源向泉州集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共有108名清博士来泉开展83个社会实践项目研究,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建陶、水利工程、石油化工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各大产业行业,帮助实践单位解决了不少专业技术难题,树立了校地合作的良好典范。

最新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