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网

改革前沿激荡人才“梦想港湾”——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启航系列报道之三

福厦泉自主创新区成为第十五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作为重要引擎拉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全面启动建设的泉州片区,必将引领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筑梦青春、共赢未来;

国家级金改区渐入佳境,先行先试的政策,与活力四射的本土实体经济、藏富于民的雄厚民间资本互动互促,为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扫清障碍,也让金融人才施展手脚拥有无限可能;

国家级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激发“民办特区”活力,从自加压力的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到全省领先的商事制度改革,再到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人才在这里创新创业少了束手束脚的桎梏,多了倾情服务、一站办理的便捷;

……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先行的试验田里往往孕育着无穷的机会。当下的泉州,国家级自主创新区、金改区、综改区“多区”叠加,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双轮驱动”,无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任何时候更能成就人才。□记者 孙灿芬 陈林森

创新高地引领发展

放眼全国,国家级自主创新区寄托着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厚望。去年,福厦泉高新区正式成为第十五个国家级自主创新区。在政策的东风中,泉州又一次成为创新的前沿和高地。

以雷厉风行的姿态,市委、市政府召开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开启全面建设大幕。一份《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任务和具体指标分解的通知》,将未来三年的40项任务一一明确,并细化提出了21项指标——

聚焦技术创新,至2020年,每个千亿产业集群建设100条以上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全市建设30个示范性数字化制造、10个示范性智能化制造车间/企业;

致力引进培养人才,至2020年,培育1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重点培育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至2020年,新增专利10万件以上;

……

一组组数据中,泉州创新发展的坚定有目共睹。这样的坚定,不仅向人才和企业传递发展信心,更让他们尝到跨越式发展的甜头。

近年来,乘势泉州获得“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城市的机遇,洛江区嘉泰数控科技股份公司迎来了“数控一代”的大发展。如今,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春风下,嘉泰数控二期扩建工程也迅速落地、拔节生长。

“政府出台的政策对我们数控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尤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效果十分明显。”在该企业长期从事人才工作的林丁福有感而发。2016年6月,在中国工程院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的见证下,嘉泰数控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联合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已有多名院士、博士、教授、专家驻站,带领20多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到具体合作项目中,同时引进了数名行业尖端人才,成立了福建省嘉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林丁福表示,二期扩建工程一旦投产还需要上百名高技能人才,“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人才加入,企业势必形成更深厚的技术底蕴,同时也会为新产品研发、重大项目建设等注入新的活力。”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样的红利,不仅让本土人才更加专注实业、扎根泉州,也吸引众多外来高端人才和项目纷至沓来,创新区的集聚和带动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即便是身处山区,也辐射到巨大红利的安溪就是有力的佐证。瞄准高端制造、智能制造,3月1日,7家外来高新企业抢滩登陆“安溪2025产业园”,举行了盛大的集中签约仪式。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中,不乏有为苹果、微软、谷歌、海尔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供应核心硬件的制造企业。

它们为何来到泉州?大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全炼说,看中的正是泉州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厚实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作为海尔集团产品生产商,该企业此次将海尔智造基地不远万里从深圳搬至安溪,建设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全自动生产线20余条。“不久后,企业的研发中心也将设立在这里,届时不但将吸引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将聚拢而来。”他说。

金融血液支撑发展

在经济专家看来,实体经济要走向未来,打造升级版,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缺一不可。金融是支撑发展的血液。从这个层面来说,国家级金改区也是泉州飞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推力。

2012年,继浙江温州、广东珠江三角洲之后,泉州成为第三个国家级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历时五年,“金改”的种子已在泉州结出硕果,为实体经济输送源源不断的健康血液,也令专注于创新创业的人才没有了“断血”的后顾之忧——

新兴产业、集成电路、高新技术3只基金落地运作,政府引导的产业基金达14只之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得以拓展;

“泉能贷”“技改贷”“数控易贷”等金融产品接续推出,全市设备贷款超过400亿元、融资租赁超过600亿元,智能制造发展底气十足;

茶业“茶三通”、渔业“海融通”、船业“信用船”,从沿海到山区,农村金融创出特色信贷产品;

……

值得称道的还有“无间贷”。打破“先还后贷”的传统续贷模式,这款泉州金融创新的明星产品,为众多企业减轻重负,甚至是续上了资金链中关键的“一口气”。

南安市华宏石材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两年前,华宏石材一度陷入“200万元的贷款即将到期,又恰逢企业将经营资金投入到新一轮的采购中,一时抽不出资金进行还贷”的苦恼当中。眼看着还贷期限逼近,企业上下分外揪心。最后正是依靠这款全国首创续贷无需还本的创新金融产品——“无间贷”,企业才顺利渡过了难关。如今,这一“金改”成果已经衍生出“流水贷”“连连贷”等一批兄弟产品,带动创新小微金融产品5大系列、212项,各类创新业务累计达1000多亿元、受益企业10多万户。

事实上,“金改区”带来的红利,不仅扫除了创业创新人才对于资金的后顾之忧,提升着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质量,同样也在金融行业内部发挥“蝴蝶效应”,吸引大量金融机构和人才纷至沓来、实现梦想。

统计显示,最近五年,泉州新入驻银行4家,新设银行机构网点206家,新开业村镇银行7家,新引入外资保险机构2家。为了吸引人才,泉州市县两级还纷纷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的一系列奖励和优惠政策。仅2014年至2016年间,就累计引进和评选高层次金融人才63名。

“我相信,一个重视人才的城市,必将是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城市。”此前常年在外打拼的泉州农商银行董事长林向前坦言,正是被泉州这种良好的人才和创业环境所吸引,最终选择回归家乡。近年来,他们在探索创新金融产品,为泉州发展注入了金融力量的同时,不忘帮助泉州留住更多人才,“针对大学生创业、海归人才创业、新兴行业和高新企业授信等,我们都加大了支持力度,反响非常好,有创业创新想法的人,在泉州定能找到更踏实的‘存在感’。”

“放管服”改革服务发展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扬,让致力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简称“放管服”)的泉州行政审批改革,在全国亮相。

对于人才和企业而言,高效的政府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中非常重要的人和。而作为国家级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的泉州,就拥有这样的人和。

2014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泉州正式成为第六个全国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简称“综改区”)。三年来,“放管服”深耕中,泉州各级行政服务审批环节统一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审批时限统一控制在法定时限的35%以内; 930项市级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所需的7000多项申报材料被逐一清理,努力打通审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这样的努力,释放出的巨大“双创活力”,从数据中就可清晰感受——三年中,仅商事制度改革一项,就在泉州催生各类新市场主体33.67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的57.09%。其中约80%来自新兴科技产业和互联网、贸易、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截至今年1月底,全市已有各类市场主体58.97万户,总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把麻烦留给审批机关,把便利留给申请人。”敢为人先的泉州已尝甜头,年轻的创业者趋之若鹜。关掉位于福州的水果店,到泉州成立果哥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掌舵人”郑建清直言,“泉州良好的创业‘软环境’是吸引我们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这里创新推行的集群注册登记制等措施,大幅降低了年轻人创业的门槛。”依托网络经营,只需仓库,无需办公场所,像果哥们一样,如今已有近6000家网商企业在泉州网商(虚拟)产业园通过集群注册成立、巢聚耕耘。

“国务院的肯定,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鞭策。”眼下的泉州,还在进一步深化、提升改革措施,未来将致力彻底打破政策壁垒、打通“信息孤岛”,打造审批服务“泉州速度”。

为此,众多在泉打拼的人才纷纷吐露心声,“随着‘人才港湾计划’的深入实施,得天独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用心良苦的泉州,让我们发展倍有信心。”